一個讓女兒贏在起跑線,卻輸掉女兒的故事 新聞讀後感
孩子不是我們的造型盆栽或陶土,想如何捏塑,都是我們的權利。
孩子是上帝託給我們照顧管理的獨立個體,他有他的興趣、思想、情緒與意志。 我們只負責養育、陪伴,協助他找出上帝賜給他美好又獨特的個性與潛質,探索並享受他的人生。 當我們對生命主權的信念不同,教養方式就不同,親子關係也因此大不相同。當我們不願接受或相信,堅持照著自己的期望去壓制子女,就容易產出失望挫折的父母親、憤怒憂鬱的子女,以及崩壞的親子關係。
其實,我蠻同情陳美的母親,因為她現在除了內心要承受實質上失去女兒的痛苦;因著女兒實現夢想,躍上頭版新聞,她還要面對外界的眼光,
成為教養的反面教材,對於曾經因為女兒成為國際優秀小提琴家而被受肯定的她,情何以堪?! 除了親子關係的修復困難,她又要如何調適她做為母親的自我認知?! 這會是她下半生的一大難題,而且愈年老愈困難。 但願有人幫助她!
反過來說,心理素質與毅力堅強的陳美,幼年雖然懷有滑雪夢想不可得而痛苦,卻沒有因此逃避或反抗母親的要求,仍然能完成母親的期待、訓練與栽培,成為國際級的小提琴家;
成年後也沒有因此選擇憂鬱地繼續活在母親的期待中,而能勇敢積極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未來,除了與母親關係撕裂的痛苦以外,我相信陳美能夠走出屬於她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想下一個對陳美心理素質的挑戰是,她能否在母親有生之年,活出比母親更成熟的生命? 走出母親所造成的心理傷害,主動饒恕母親,與母親和好,這會是他們母女關係的幸福大結局,
因為可以預期,陳美會逐漸感受到,如果不修復母女關係,人生的痛苦與遺憾絕不會比無法參加奧運滑雪來的小!
我願為陳美母女祈禱!
唯有愛與饒恕可以帶給人內在與終極的滿足和平安。
願賜下愛、醫治、平安與饒恕的主帶給陳美愛與饒恕的能力!
幫助她在與自己和好之後,也能重新與母親和好,畢竟母親也愛她,只是用錯了方式!
【上帝小叮嚀】
以弗所 4:32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