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s,
今天看遠見雜誌(2013年12月號) 看到一篇 劉安婷的故事 (沒有電子版)
標題是: 劉安婷從心開始踏實圓夢
讀完文章 讓我很感動 聯想到沈芯菱
就上網Google了一下
劉安婷找到另一篇 10月份報導劉安婷的文章 與您分享
劉安婷,一個道地的台中女孩,一個上課時會盯著老師看,直到他們臉紅的資優班學生,5年前在升學主義未淡去、教改尚未成熟的教育體制下,靠著自學拿到美國長春藤名校的全額獎學金。
表面看來,她在近年的年輕人出走潮爆發前,挾著優勢提早離開;然而在許多人期待逃脫現況時,她卻回到台灣,投身偏鄉教育,創立「Teach for Taiwan」。
表面看來,她在近年的年輕人出走潮爆發前,挾著優勢提早離開;然而在許多人期待逃脫現況時,她卻回到台灣,投身偏鄉教育,創立「Teach for Taiwan」。
.......
台灣需要更多這樣的年輕人優秀、熱情、創意、又有組織力、溝通力
我相信 每一世代 都會有這樣的年輕人出現
也很感謝主! 劉安婷
從父母身上傳承了對上帝的信仰、對教育、公益的熱忱
但是 我更感動的是文中 寫了一段 兩代之間真實的煎熬
就在大學生涯結束之際,劉安婷從父母得知開展台灣偏鄉教育的計畫。一連串的經歷,加上這個延續所學與熱情的機會,讓她在走訪多國之後開始思考:「那台灣呢?」她開始思考創立「為台灣而教」的可能性。
旁人看來,這可能是一樁「子女承繼父母異象」的美事,對劉安婷及她的雙親而言,卻都是一番煎熬。
「安婷,我們也是做教育的,非常同意妳在做的事,但為人父母的我們心裡會有拉扯,你必須要自己尋求神。」
旁人看來,這可能是一樁「子女承繼父母異象」的美事,對劉安婷及她的雙親而言,卻都是一番煎熬。
「安婷,我們也是做教育的,非常同意妳在做的事,但為人父母的我們心裡會有拉扯,你必須要自己尋求神。」
是的! 中年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跟讓自己的兒女23歲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就回台灣投入公益事業,
對於父母而言的確不是相同的考量或是相同的決定難度。
我很支持也很認同 安婷的父母的態度。
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願意在大學畢業就做這樣的選擇
這需要何等的勇氣與決心?!
又是何等榮幸?! 還不是我願意 就能成就的呢!
所以 只要是出於上帝的帶領與呼召
我想 我會很樂意具體支持他們!
就算投入再選擇重回企業職場
相信都會留下可貴的歷練以及不同的人生視野!
【上帝小叮嚀】
約翰一書 4:7 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
約翰一書 4:11 親愛的弟兄阿,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