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心族的退休規劃
撰文/認證理財顧問(CFP)陳敏莉
擔任專業財務顧問多年,協助許多家庭解決財務問題,發現其中最困擾、最為難的就是捉襟見肘的夾心族,然而儘管夾心族花得多,賺得少,還要面對自存退休金的壓力,但也並非毫無盼望!
撫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被棄養的第一代?!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是: 我們這一代是撫養父母的最後一代,同時也是被棄養的第一代!
因為上一代普遍有兒女孝養晚年的觀念,我們這一代四五六年級生,也都在這樣的社會觀念中長大,認為這是我們應負的責任。但是面對經濟環境的困難,包括房價、物價的高漲、大學生的出路愈來愈困難、政府財政赤字、退休給付條件不斷縮水、老年化加少子化使下一代的撫養壓力迅速增加……等諸多壓力之下,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夾心族,面臨的煩惱是,既要為現在生活奔忙、又要為長輩的退休安養負擔焦慮,稍有喘息時,還要為下一代如何找工作、如何結婚買屋著想,大多數人對於如何存自己退休金根本「想都無法想」!
如同箴言 10章22節說: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 神的話,句句都是真理,但是除了信心倚靠賜富足的上帝以外,我們自己又該具備哪些理財的知能,盡到哪些當盡的責任,才能夠承接神的祝福呢?
在我協助個案中,董傳道人(芳姐)以及師丈(李哥)正如許多夾心族一樣,面臨的典型財務壓力、理財迷思,但是他們在夾縫中仍然可以有盼望地儲蓄未來,他們感謝我的理財協助,而我感謝李哥兩位無私的分享,讓大家都有正確的觀念與作法,讓一切的盼望與祝福都能落實!
案例:夾心族沒錢裝潢新屋,更無力準備退休金
芳姐在獻身作傳道人之前長年服務於國營企業,於1986年生老二時,買了房子。因為母親是聾啞人士,長姐如母,一直很照顧唯一的弟弟。弟弟在1989年融資買股票並以她的房子抵押辦貸款,結果股市從萬點崩盤,隔年房子被銀行拍賣,從此,芳姐一家過著租屋的生活。2001年,她從職場退休,卻因為弟弟的工作極不穩定,始終負債纏身,因此退休金也陸續為弟弟填補財務黑洞,也必須把媽媽接回家同住,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好不容易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老大申請到北京清華大學獎學金。 老二是職業軍人,看著爸媽被舅舅拖累,20年來沒有自己的房子,就與父親商量,在2006年在林口訂了一戶42坪700萬的預售屋。由爸爸出自備款,老二付貸款,每月負擔3萬元。不料,芳姐赫然發現,半年後就要交屋了,裝潢費預估需要50萬,同年,老大也將退伍到大陸念書,雖然拿到了獎學金,但兩年生活費至少需要約50萬,面對這兩項財務缺口,家中存款卻只剩下10萬元,到底該不該搬進新家呢?
芳姐請我協助進行家庭財務評估,並有效判斷到底要不要搬新家?搬家之後,雖有脫離無殼蝸牛的喜悅,但也擔心財務潰堤,因此,我請他們趁這次的危機,作全生涯的財務規劃,通盤檢視過去的理財迷思與未來的財務需求。完整的財務規劃流程包括六個步驟:
第一階段: 設定財務目標、建立財務報表、進行需求分析
首先,先幫助芳姐夫妻釐清兩人的核心價值,然後全家一起設定財務目標,並且整理出財務狀況。
芳姐夫妻的核心價值觀
|
價值觀
|
財務項目
|
初步目標
|
李哥
|
簡樸生活
| 生活開銷
|
簡單過生活
|
家庭凝聚力
|
房屋
| 無論何事一定要保有
|
芳姐
|
愛與責任
| 子女教育費
|
長子兩年內北京清華大學生活費/50萬
|
芳姐/夫妻
|
愛與尊嚴
|
退休金
| 不敢想à60歲退休
|
基本上他們為了「凝聚家庭向心力」, 仍然希望保住新買的家。另外老大退伍後念碩士,兩年生活費50萬元,父母為了「愛與責任」,借錢也要支持孩子。此外,老二想在軍中繼續升學,才能有助於未來的升遷,但這一點是家人原不知曉的,若一旦升學,收入就會下降,將無法繼續負荷房屋貸款本息攤還,這項新的資訊增添了未來持續繳納房貸的風險。
另外,芳姐夫妻倆根本不敢設想規劃未來的退休金,當我問及對於退休金來源的價值觀,可以接受兒子孝養?還是希望自己能準備妥當?他們肯定地說:「不希望退休後造成兒子的負擔!」,我再問:「為什麼?」「這是基於愛,也是一種尊嚴。」他們回答。
既然不希望未來拖累孩子,那麼就要勇敢面對退休需求,訂定具體目標,才能理性面對財務缺口,激勵出解決問題的動力,負擔起自己的責任,再把能力不足之處向神禱告。
當芳姐全家詳細列出全家短、中、長期財務目標,又不想輕易放棄新房對家人的重大意義時,他們就更加願意認真面對財務報表,希望從當中找出問題與機會。經過檢視財務報表來看,芳姐夫妻的年收入雖然有120萬左右,但家庭開銷的生活費+保險費,一年就花掉115萬,一年只剩5萬元,另外目前可以生息的資產僅有10萬,扣除勞保退休金的效益,長子生活費、房屋裝潢費、以及退休金缺口分別是50萬、50萬、657萬。到底要怎麼樣才能保住房子,又能存退休金呢?的確是一大難題!
具體財務目標
財務目標項目
|
財務目標內容
|
房屋
|
裝潢款
|
半年後 50萬
|
老大教育
|
北京清華大學生活費
|
一年後50萬
|
老二教育
|
軍中繼續升學
|
收入將會下降
|
退休金
|
七年後退休
|
兩人每月平均3萬元,夠用到85歲
|
第二階段: 擬定規劃策略、選定執行工具
從財務報表來看,芳姐一家人的財務能力並無法滿足所有目標。 但是我們可以把財務目標依據價值觀的優先順序與財務可行性重新排列,依序實踐,不必在同一時間內全部完成。
1. 修正並排序財務目標
經過充分討論,共同決定:
a. 保留房子,準備裝潢費用 。
b. 老大照原定計畫赴大陸讀書。
c. 老二則暫緩升學計畫,因為升學時間比較彈性,先成全大哥。
2. 記帳抓漏找財源
無論要解決短期的貸款或兒子就學的目標,或者規劃長期的退休目標,這個家庭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透過記帳作好「收支管理」,擠出錢來!而這正符合李哥的價值觀─簡樸生活,他一直認為全家人的花費仍有節省的空間,卻無法影響大家共同行動。 因此,最好的作
a.記帳3個月,抓出花錢漏洞,設定支出預算,省出錢存退休金。
b.請芳姐與弟弟立財務界線,承諾負擔固定金額之後,既不再出錢,因為不能無限制隨時補洞,影響自己退休生活,也不能真正幫助弟弟學會獨立負責。
c.老大服役的收入也要節流,開始儲蓄,為自己的生活費負擔部分責任。
3.調整保險,以符合最大效益
由於目家庭資產低,更承擔不起任何一人因重病重殘導致收入中斷,而間接影響生活費與房貸的償債能力。所以,需要將不足的風險補足,過高的保險則要降低,好讓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
4.定時定額共同基金存退休金
由於芳姐夫妻的年紀已超過50歲,距離預計退休年齡,分別還有7年與9年的準備時間,時間很緊迫。透過退休需求分析,如果希望退休金夠用到85歲,兩人每月有3萬元生活費用來做規劃。若以通膨率3%來回推現值,夫妻兩人至少要準備921萬。 扣除從勞保等政府體系準備的約264萬,自己必須存657萬才可以,如果以目標報酬率8%退休後資產報酬率3%估算,仍需要每月投入4.5萬元才能如願於60歲退休。
這個缺口龐大,看來很困難,其實是因為覺得遙不可及而一直放棄準備。這也是很多讀者的迷思。但是再拖延的結果,只會讓退休金準備更加困難,並且拖累孩子。因此,芳姐夫妻必須加緊腳步,願意以定時定額方式,開始逐步累積退休金。
因此在搬家後,先將原本要付房租的每月2萬元,給父母孝養金的4000元,都以定時定額方式投入退休金準備。另外,有一筆消費性貸款8000元將於年中到期,屆時這筆錢可以再投入。
財務規劃調整圖
經過全家同心進行全生涯財務規劃(請見上方「財務規劃調整圖」),同時解決房屋的問題,以及開始為退休做準備。芳姐曾經公開的說:「以前怎麼可能考慮退休規劃! 現在雖然錢還是不夠,但我們已經踏出第一步。」
李哥也說:「 雖然我以後會有退休金,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不是問題,但是對於理想的退休生活,卻從來不敢想像。 經過財務規劃後,我們夫妻對於退休生活有了更多期待,也不用苦惱萬一房貸付不出來該怎麼辦,這種感覺就像心裡的大石頭放下,整個人都覺得輕鬆多了。」
雖然神是賜豐富的神,但是人也要盡到管家的責任。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言 21:5)
芳姐的財務規畫歷程給很多夾心族新的盼望,雖然我們凡事都要倚靠主,但是神也賜下理財的法則,就是要「殷勤籌畫」,才會「足致豐裕」。相信遇到任何財務難題,只要你願意面對問題、分析需求並按次序規劃,夾心族也能在諸多財務需求中開始準備退休金。只要,愈早開始,將會使我們的壓力愈小,即便有失敗經驗,也能從失敗中學到教訓,及時調整,才能邁向更安全安心的退休生活。